的表现实在难以服众,所以他基本上已经被排除了。
倒是如今在东海的教化工作暂时是由黄兴负责的,这个人有着一种粗豪的魅力,能力上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十八年的时间从一个区区湖南新军的连级军官成长为一个方面的整治工作领袖,他广阔的人脉和充沛的精力以及工作能力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而目前第一方面军没有战争任务,也没有处于组建状态,负责东海两省教化工作的黄兴实际上也就相当于第一方面军教化总长,所以,这四个人也是我就有关未来总训政部尚书的考虑人选了。
近些年来战争不断,也有一大批人才成长了起来,四个方面军的军政官员有一大批年纪轻轻但是已经官阶很高且年富力强的人才已经成长了起来,这也说明我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完的建立了起来,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国家不发生大的动乱和内乱分裂,这个国家就永远不用担心没有保卫它的人才。
第一方面军由于战争没有什么难度,军队系统中只有韩复渠,张勋,黎元洪,李承宗比较冒尖,倒是政训系统出了不少人才,诸如黄兴,汪兆铭,吴佩孚等等。而第三第四方面军则在战争中成长了一大批人,诸如第一方面军的吴俊升,汤玉麟,张宗昌,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万福麟等等,第二方面军的孙传芳,阎锡山,宋哲元,冯玉祥,马步芳兄弟,盛世才,刘湘等人,充分证明了战争是最好的大学这个道理,这些人或是从帝国陆军大学毕业,或是从各省的陆军士官或指挥学校毕业,在看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我都会会心一笑。
有时候却又会想起当年恭贤亲王所说的一席话,他说中国从来都不缺少人才,缺少的只是发现并使用人才,且避免人才内耗的体系机制。如果没有这个机制,在太平盛世还好,这些人也许会慢慢被社会消化掉,而一旦遭逢乱世,这些人才不为国家所用,就会成为推到国家的巨寇耶或英雄。中国数千年来改朝换代的历史,正是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而有关中国是否缺少人才的问题,也在第二方面军军官名单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除了蒋百里,蔡锷,唐继尧,蒋翊武,黄绍竑等等之外,也有一大批在军中已经建立了名声的人才得以被发现,像蔡锷发现了李宗仁,白崇禧和张发奎一样,其他的各级官员也都在自己的部队中有侧重培养的人才,比如两广总督陆荣廷亲卫营营长龙云,现广西提督陈炳焜,广西最精锐的第二零一师师长莫荣新,云南陆军最年轻的团长龙云,以及卢汉,廖仲恺,刘文辉,杨森,邓惕侯,王家烈等人,他们都要在接下来的对外战争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一个大一统的,有共同信仰,有共同的领袖的帝国,能够避免这个帝国的英才们用内战的方式去自相残杀,去自行消耗自己寄生的祖国,而我目前成功的建立起了一套人才培养和实用的机制,而未来我也需要建立起一个防止国家进入内战的机制,从当年的后勤国家化,军队国家化的步骤开始,施行了十几年之后,国家也快要到达一个二次改革的地步,目前的军队分省建立的机制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通邮制度的逐步建立,将来等战争结束后,军队征兵和军官任用制度,军队驻扎地制度等等都要再进行一些微调,目前的总督制也要再修改,以建立起一个适应后世世界多极化的稳固的帝国,来面对二十世纪中美欧的新三国时代。
在接下来到过年前的两三个月中,我也在重点与康有为的工作配合中,逐渐让他明白了我对于他将来的定位——我希望他能够成为我的理论助手,未来的数年里,国家的大方向动作都需要有理论的配合,他不宜再兼顾军队的教化事务。
而针对他举报的,有人在私下里流传说“国家统治在一个强力的睿智的有能力有魄力的君主之下,是人民的选择。人民今后将不可能接受一个无能的,平庸的君主,所以国家很有可能在未来陷入动乱。。。”的说法,我只是表示知道了,并没有显现出他希望的让他来清查这件事的态度,所以看上去他颇有些失落。
为了安抚他,我也给他布置了一系列任务,在第二方面军展开面进攻的日期底线1913年5月1日之前,他必须与外交部紧密配合,完成配合外交部即将展开的分别对美国,英国,德国三个主要国家的外交攻势的宣传行动。
对美国要稳住,1913年7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访华,届时有可能正是第二方面军南方攻势展开的如火如荼的时刻,但远远还没有到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所以美国的态度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摇摆状态,他们有可能会表现出心口不一来,在国内对美国的宣传策略上,要有所准备。而目前他仍然负责对军队的教化事务,在军队中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海军方面,要对中美潜在的利益冲突有所宣导。
而对于英国,则要加紧痛打落水狗,这里有充分的历史材料可以利用。相比较而言,对德国的动作最为轻松,外面上要让德国人看到光明的未来,而在内里,要适度的让军队和人民理解新蒙国立国的理由。
其实这些层面的东西,是外交和宣传两条线几乎同时进行的,而我这些天来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