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沉浮史玉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股股份转让给上海健特,由于原第八大股东也将部分股份转让给了另外一家公司,上海健特成为了民生银行的第八大股东。

    对于投资银行,媒体多揣测史玉柱意图染指金融业,但史玉柱本人则表示对银行的投资纯属财务投资性质,“李嘉诚曾说过,投资首先是要看退出机制通畅不通畅、其次才是看收益高不高——我觉得很对,所以我想寻找的是风险不大、变现能力强的行业。基于这种认识,我投资了银行。”

    第28节:投资家史玉柱(3)

    按照史玉柱在200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他在银行的投资收益相当不错。“我在银行业的投资三年翻了一番,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增持在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股份。”

    三年翻一番,意味着史玉柱在这两家银行的投资三年的收益率达到100%,这是一个同当年史玉柱允诺的巨人大厦楼花收益率一模一样的数字。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真的具有如此强大的赢利能力吗?

    如果查阅近三年两家银行的年报,会发现两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不是一个超出人们想象的数字。民生银行的收益率在15%上下,华夏银行更低一些,在10%上下。如果仅仅是分红,绝无可能在三年时间里取得100%的收益。如果史玉柱关于“三年翻一番”的数字属实,那么相当部分的收益必然来自其他渠道。

    这个渠道或许是将上海健特手里的股份转手卖给上市公司。

    2005年4月16日,青岛健特生物发布公告,称其控股的无锡健特与上海健特签署了一份《股份转让协议书》,受让上海健特持有的4500万股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青岛健特生物以2004年华夏银行每股净资产为依据,溢价16?6%,用了1?17亿元收购了这些股份。

    史玉柱公司体系的作用在这起交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在股权上无锡健特和上海健特没有任何关联关系,因此这起交易不属于关联交易。公告说:“本次股权受让有利于公司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有利于公司及广大股东的利益。”这是一个表面上挑不出任何毛病的理由,谁都知道相比保健品市场的变幻莫测,银行的收益要稳定得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2003年开始,华夏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之以前有了比较大的下滑,2003年以后的收益率,虽然略有上升,但同民生银行相比,仍然低4个百分点左右。

    对于银行的投资,基本上是一个可以坐享其成的项目——尽管也需要巧妙安排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在2004年,市场上似乎充斥着机会,其中之一,就是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带来的投资热潮。这个热点,史玉柱没有放过。

    2004年11月23日,青岛健特生物与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书》,准备收购其持有的唐山港陆焦化有限公司75%的股权。收购价格为2?299亿元。公告称:“公司本次收购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进入煤、焦一体化产业,为公司未来利润增长培育新的增长点,以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分享行业增长带来的利润,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回报公司广大股东。”

    根据青岛健特生物与唐山港陆钢铁公司签署的《关于资产转让合作备忘录》,它分享的,将是高达每年2亿元的利润。因为唐山港陆钢铁作了保证:港陆焦化2005年~2007年,每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不少于2亿元,如果盈利达不到保证目标,港陆钢铁须对盈利不足部分进行补偿。

    由于收购的主体青岛健特生物是上市公司,这个过于优厚的允诺引起了证券界的怀疑。有分析师指出,作为一个正常的股权收购,会涉及到应收账款的保证,但要求出售方保证未来的利润,则显得太没有道理;其次,青岛健特生物要支付2亿多元的收购款,而当时它手里只有9700万的货币资金,即使再加上0万的短期投资,资金缺口仍然达到5万元。如果依靠银行贷款,对于从事保健品生产流通的青岛健特生物来说,是个挑战;况且,港陆焦化主要从事焦炭的生产经营。受国际焦炭价格下滑和宏观调控的影响下,焦炭远没有2004年初时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