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假定事必躬亲者花1小时可产生1单位的成果(如图5-7),那么管理者经由有效的授权,每投入1小时便可产生10倍、50倍,甚至100倍的成果[奇`书`网`整.理提.供],其中诀窍不过是将杠杆支点向右移而已(如图5-8)。

    两种类型的授权

    授权依型态可分为两种,一是“下达指令”型,一是“充分信任”型。

    下达指令

    放不开手的管理者坚持一人独挑大梁,属下惟命是从,意即不做任何决策、不负任何责任。

    有一次,我们家去滑水。擅长滑水的儿子由我驾船拖着滑行,我的妻子负责拍下他的精采动作。起先我叮咛她慎选镜头,因底片所剩不多。后来发现她对相机性能不熟,就频频面授机宜:要等太阳落在船的前方,且儿子表现美妙动作时再按快门。

    可是愈担心底片不够或妻子技术欠佳,我愈无法放手让她拍。到最后,演变成我下口令,妻子才按快门。

    这就是下达指令型的授权,必须亦步亦趋地监督。这种方式常被采用,但成效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够如此事无巨细地管理属下呢?

    充分信任

    充分信任型的授权,才是有效的管理之道。这种方式注重的是结果,不是过程。获授权者可自行决定如何完成任务,并对结果负责。起初,也许会比较费时,但绝对值得。

    充分信任型授权必须双方对以下事项,有足够的默契与共识:

    ●预期的成果:管理与被管理的一方须对预期的结果与时限进行沟通,宁可多花时间讨论,确定彼此认知无误。讨论重点在成果,不在手段。

    ●应遵守的规范:授权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必须加以规范,但切忌太多,约束太多。

    然而也不可过度放任,以致违背了原则。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应事先告知对方,避免无谓的摸索。

    ●可用的资源:双方确定可用的人力、物力、财务、技术或其他资源。

    ●责任的归属:约定考评的标准及次数。

    ●明确的奖惩:依据考评结果订定赏罚,包括金钱报酬、精神奖励与职务调整等等。

    仍以我家为例来说明。有一年,我们开家庭会议,讨论共同的生活目标以及工作分配。会议结果不问可知,因为孩子还小,我与妻子分担了大部分工作。当时年仅7岁的史蒂芬已相当懂事,自愿负责照顾庭院,于是我认真指导他如何做个好园丁。

    我指着邻居的院子对他说:“这就是我们希望的院子——绿油油而又整洁。除了上油漆以外,你可以自己想办法使院中充满绿意,用水桶、水管或喷壶浇水都行。”

    又为了把我所期望的整洁程度具体化,我俩当场清理了半边的院子,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两星期的训练,史蒂芬终于完接下了这个任务。我们协议一切由他作主,我只在有空时从旁协助。此外,每周两次,他必须带我巡视整个院子,说明工作成果,并自行判断表现成绩。

    当时并未谈到零用钱的问题,不过我很乐意付这笔钱。我想,7岁大的孩子应该已有责任感,足以负担这个任务。

    那一天是星期六,一连过了3天,史蒂芬毫无动静。星期六才做的决定,我不奢望他立即行动,星期天也不是工作日,可是星期一他依然故我。到星期二,我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不幸的是,下班之后,院内脏乱依旧,史蒂芬却在对街的公园里嬉戏。

    我感到极度失望,忍不住想要唤他过来整理院子。这么做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却会给孩子推卸责任的借口。于是我勉为其难忍耐到晚餐用毕,才对他说:“照前几天的约定,你现在带我到院子里,看看工作成绩,好不好?”

    才出门他就低下头,过不多久更抽噎地哭起来。

    “爸,这好难哟!”

    很难?我心里想:你根本什么都没做。不过我也明白,难的是自动自发,于是我说:“需不需要我帮忙呢?”

    “你肯吗?爸!”

    “我答应过什么?”

    “你说有空的时候会帮我。”

    “现在我就有空。”

    他跑进屋去拿来两个大袋子,一人一个,然后指着一堆垃圾说:“请把那些捡起来好不好?”

    我乐于从命,因为他已开始负起照顾这片园地的责任。

    那年暑假我总共又帮了两、三次忙,之后他就完独立作业,悉心照顾一切。甚至哥哥姐姐乱丢纸屑,立刻就会受到指责。他做得比我还好。

    信任可以激发最强烈的动机,使人力以赴,但需要时间与耐心。惟有经过相当的训练与陶冶,才能培养足够的能力,不致有辱使命。

    我相信,善于授权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且对双方都有益处。不过授权者必须真心诚意以管理为出发点,而

    不是只求效果。比方整理房间,做父母的自然是得心应手。但为了训练子女,就得耐住性子,给他们时间,放手让他们去做,父母只能从旁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