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回来的消息,九州与四国两岛,如今几乎在用我H国官话交谈,用本地方言之人已然只有极少数。”
李宽叹了口气,教育道:“九州和四国毕竟只是两个偏僻的岛屿,在倭国占据的地位极其低下,人口并不多,更何况未亲自去见过,又如何知晓实情是否如此?”
李臻沉吟片刻,瞬间便明白了李宽的意思,有些不敢确定地问道:“父皇的意思是让儿臣亲自前往倭国?”
“人心难测,世上最难猜测的便是人心,好在为父刚从倭国回来不到一年,留在倭国的将士也不至于现在便生出不臣之心,但是总归要自己去看看才好。”李宽点点头,算是赞同了李臻的问话。
李宽回忆道:“H国可以说是为父与众人建立的,当初们曾祖父和搬迁到H国的所有人都支持为父立国,知道为何为父还是带着兵出征了吗?
因为作为开国的皇帝,必须要有军功,是无人可以匹敌的军功,否则麾下将领会不服的,就像们祖父当年为何能一举夺得天下是一个道理,他得到了大部分的将领支持。”
李哲和李臻若有所思,李宽也不继续,悠闲的喝着茶水。
等到两个儿子回神,李宽才继续道:“让去倭国不是让带军冲在最前方,既然下定决心要前往倭国自立,就要让留守和征战的将士看见心里是念着他们的,尽管或许没参战,但参战的将领却会记住陛下是跟他们一路走过来的,反叛的心思也就没了。
或许就算有,也不敢,因为手下的士卒会反对,至于如何让士卒认同这皇帝,早些年便教过们很多,们在倭国也参战一年,应该明白。”
李宽从来不怀疑自己儿子的智商,若非他自己是因为穿越,因为比古代人多了些见识,又历练了多年,李宽自认自己的智商还没有两个儿子高。
“儿臣明白了。”
“其实能把H国的皇位让给弟弟,为父是有些意外的,当初说H国是大唐的一部分国土也不是骗们,早些年为父便想过等到H国强大到了一定的地步,倭国留给弟弟,前往吕宋向中南半岛发展,将H国归还大唐,毕竟国土是不容分割的。
不过,和弟弟能有此想法,却是比为父考虑周到,所以H国现在的大军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继续派往吕宋和中南半岛俘获人口。
另一部分派往倭国,既然要打就要打出我H国的气度来,一点小打小闹终不成气候,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从各地俘获这些人口之中的男人也不必留在H国,直接运往倭国征战,如此一来便可减少对H国将士的牺牲,毕竟治理天下总要有自己人才放心。
当然······”
李哲打断了李宽的话,学着李宽的口气,笑道:“当然记得要善待那些俘虏,从中挑选出一批军官,因为如此一来才能让那些俘虏归心,打战时有目标有动力,是吧父皇。”
李宽凌虚一指,笑着点了点头。
“其实孩儿认为,大哥还得学会倭国的语言,不管怎么说,平定倭国之后,不可能将所有原住民给杀了,总要提拔一部分的倭国本地人为官,作为皇帝自然少不了要听懂倭国的语言,否则被人骗了也不知道。”
李臻白了眼弟弟,“以为我跟一样傻,我难道不知?我现在不仅在学,而且还派了人在倭国大臣中使用离间计,现在的大臣之中也有二三人已经投效了H国。”
“这就很好,到时候我也会请求们祖父派遣一部分懂倭国语言的官员到倭国帮助治理,治理一国的政策当初在倭国时,我便与们兄弟二人聊过,语言文化永远是最重要的。”
将一个国家重归与大唐治下,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官员的问题尤为严重。
就像杜荷等人,在H国如今已高居宰相之位,习惯了H国的官场,但是回到大唐,或许连个尚书也混不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唐高官的位置都被占着,根本就用不着他们。
更何况,H国的官场与大唐的官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回去也未必能适应,所以李宽不得不把这个问题给提出来。
“臻儿前往倭国立国,将H国归于大唐,这是们兄弟俩商量过的,但是们可曾想过H国的官员是什么想法?”
似乎兄弟俩也对这个问题考虑过,李臻便笑道:“H国的官员全凭自愿,愿意回大唐的,等到H国归于大唐之后便回大唐,想来以他们在H国的经验,在大唐的官职也不会太低。
若是愿意留在H国的就留下,愿意跟随儿臣去倭国的便去倭国。”
“可与大臣商议过?”
“这个儿臣在今年出兵之际,与重臣们简单的提过一两句,马周似乎猜到了儿臣的打算,事后来找过儿臣,儿臣也就没隐瞒,马周倒是说愿意跟随儿臣前往倭国。
至于其他大臣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不过儿臣曾经与杜荷偶然提过几句,杜荷说自己一辈子就留在H国不走了,就连大唐也不回去,只说有时间会回大唐去祭拜杜相。”
“马周一人终究是顶不起一国朝堂的。”李宽叹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