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点说:机身下5个现在挂的是PL-12远程空对空导弹,每侧翼下3个是PL-9/9C近程空对空导弹.歼-10除维持正常平飞外,还有足够的推力来满足执行各种机动动作的需要,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性能均十分的卓越,甚至可以在空中格斗状态下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常乾坤一面说一面用手在空中作了个向上飞行的曲线.
他上面装了一个雷达,可搜索距离100公里~130公里目标,攻击距离80公里~90公里内的目标,可同时跟踪6个目标,并选定4个加以锁定摧毁;机上还装有一门23-3双管机炮;备弹300发.
他向上指了指飞行员的头盔说:飞行员头上戴的是离轴发射角达120度的瞄准头盔快看那边要起飞了!
此时从机场的东面传来了巨大的轰鸣声,第一组4架J10前后两组双机起飞,在夜色中.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从飞机的后面喷出漂亮的火焰.
紧接着西面的JH7在吴迪的率领下呼啸的相继冲上了天空.
接着是C组.
D组
最后B组相继冲上天空,
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空袭开始了.
第三十二章:捣巢行动-第77特遣舰队沉没
刘亚楼一行回到了作战室,看到大家都在紧张的工作着。反而邓峰一脸轻松,看到刘亚楼一行进来,他迎了上去,把大家让到了后面的沙发上。“这大机群起飞真是太壮阔了!坐下后刘亚楼很感慨的对邓峰说。
这一行人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撼中走出来。显的格外的兴奋都为自己能亲眼目睹中国空军第一次大规模出征而激动。刘亚楼有些奇怪的问邓峰:“你怎么不在指挥位置上?
“我现在把一切都交给了老王的空中指挥部-空警2000了。整个空中的指挥调度由他们完成,部过程都会在大屏幕上显现出来。邓峰很轻松的说道.
一位参谋为他们每人送上了一杯速溶咖啡.刘亚楼他们坐在沙发上很快就被作战室的大屏幕上所吸引,屏幕上B组战机编队飞行高度在不断下降、下降。高度显示,从600米迅速下降到400米、200米,最后突破了100米。此时的4架飞豹和2架J10,几乎是紧贴着黄海海面飞行,如海燕一样的敏捷,机群密切配合,直扑朝鲜西海湾。真是扣人心弦,大家不断的喝着咖啡以缓解由于紧张而造成的口干。邓峰为大家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飞.
而吴迪带领的A组6架“飞豹”战机和4架J10歼击机的组成编队,在夜色起飞,扑向茫茫夜空。他们经安东,朝鲜的介川,长兴里,随着地势的高低不断的起伏飞行,象猎鹰在追逐自己的猎物一样凶猛的低空斜穿朝鲜半岛的蜂腰部,直扑朝鲜东海湾.更是人看的惊心动魄,常乾坤是飞行员出身,他更知道这样的飞行有多么的危险,他不自觉的纂着拳头,时不时的擦着额头上的冷汗
对于A组这条出击线路的选择大家是颇有争议的。因为要经过很长一段敌占区上空,可能会遇到敌人高炮的袭击或战斗机的拦击。不如先从中国境内向北飞,到达东经128度线后,南转沿128线飞。
吴迪认为敌人的空中拦截根本就不是威胁,敌人的飞机一起飞就会被发现,没等它看到我们,自己就先被打下来.第二,敌人也不可能发现,我们对敌人雷达的位置了如指掌。加上我们超低空飞行,他们没有可能发现。对于高炮就更不用说了。没有雷达的早期发现,高炮有用吗?第三,敌人知道我们没有飞机。人民军的那几架破飞机,都跑中国躲着呢。就是美国人求他出动,他也不敢出。所以老美根本就没有防空的概念。我们正好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王鲲鹏也支持吴迪的意见。走东线要多绕6百多公里。效果也不见得好。东海湾由于靠近苏联,是敌人防空的重点地区.敌人的防空部队主要集中在港口和指挥机关所在地及物资集散地。A组的线路上不经过这些区域.最主要的是我们了解敌人的情况,能先敌发现,对敌远程精确打击。敌机就是起飞,我们是打还是避.我们自己说了算。就是打,不用导弹他们也不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