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心头惴惴,呼吸急促,手脚冰凉。
楚云裳前后出手,楚国易主,这楚国江山,只怕是要大变样了。
一道圣旨宣读之后,楚云裳的声音透过珠帘,传入众人的耳里:“彭飙狼子野心,叛国逆乱,被本宫下令就地格杀,不知诸位,可有什么看法?”
看法?
她问的不是看法,而是这些人的立场。
有的人,额头上有冷汗冒了出来,特别是那些附庸于彭飙的人,更是如置冰窟,脸色煞白。
“既然无人上奏,退朝!”
楚云裳不多废话,她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也不等众人反应过来,起身即走。
楚云裳一走,朝堂之内,立即炸开了锅,有人心丧如死,有人会心微笑。
……
午后,楚国皇宫,御书房内,楚云裳坐在龙椅之上,静心批改着来自楚国各自的奏折。
楚国上下无人可用,楚太后一人独尊,是以,御书房内,经常都是奏折堆积如山。
楚云裳虽然觉得楚太后此法不可效仿,却是初入楚国,根基未稳,无信任之人,只得自己亲力亲为。
“长公主,张大人求见。”小太监蹑手蹑脚的走进来,小声说道。
“叫他进来吧。”楚云裳点了点头,放下了手里的毛笔。
御书房的门推开,一个身材高瘦的年轻人,缓步入内,不急不缓,面容,不卑不亢。
这人的视线,只在楚云裳的脸上落了一会,就是移开,楚云裳却是看着他,看的仔仔细细。
朝廷文武百官的资料,她这里有一份,自是知道,这位张大人,叫张和轩,年仅三十,是楚国朝廷,少壮派的代表之一,也是主战派的代表之一。
楚云裳之所以会关注张和轩这个人,除了他的年纪让人眼前一亮之外,张和轩身上的光环,也是异常显目。
张和轩是楚太后同天年间的文武状元,殿试武试,都是楚国第一,深得楚太后看重,又因为人个性刚烈,不为权贵折腰的缘故,被楚太后赐予御史之名。
“微臣见过长公主。”张和轩微微躬身请安。
楚云裳微微一笑:“平身,张大人不必客气。”
张和轩诧异于楚云裳的和颜悦色,与她在朝廷之上,指东打西的凌厉不同,与她一刀之下,斩落彭飙的霸烈不同,而是如此的和风细雨,他心里微微一喜,便是说道:“长公主,微臣这里有一份名单,还请公主过目。”
“哦?”
张和轩立即拿出名单,递了过去。
楚云裳接过,并没有看,轻轻的压在手掌之下,说道:“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张和轩见楚云裳并不将名单放在心上,略有失望,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长公主,微臣是来请命的,微臣虽然一介文臣,却也想为国分忧,愿与长公主同赴战场,随军出征。”
楚云裳微微一笑:“张大人文能提笔锦绣文章,武能纵马上阵杀敌,本宫很是欣慰啊。”
“这么说来,长公主是同意了?”张和轩立即问道。
楚云裳依旧笑着,一根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桌面,好似没有听到他的话一般,若无其事的说道:“宰相顾大钧顾大人好像有七十岁了吧?”
“是……是的……”张和轩一阵迷糊。
“如果本宫没记错的话,梁新波应该不到六十岁,梁尚书一心为民,禅位让贤,很值得深思呐。”楚云裳淡淡说道。
张和轩心里微微一凛,试探的问道:“不知长公主是何意?”
楚云裳不着急回答他的问题,接着说道:“张大人十八岁就被楚太后赐为文武状元,这些年来,一直兢兢业业,恪守尽职,不知可否,有其他的想法?”
张和轩脑门上的冷汗刷的冒了出来:“微臣不敢。”
楚云裳微笑道:“有何不敢?”
“这……”张和轩说不上来。
“给你一个宰相的位置,你敢坐吗?”。楚云裳再次问道,话语,一句比一句惊人。
……
张和轩是带着一身冷汗离开的,尽管最后关头,他一咬牙,大声说:“我敢!”
但是声音大,并不代表有气势,而是实打实的心虚的表现。
张和轩原本还对这个美艳无双的长公主颇有微词,认为她难以压住阵脚,却是没有想到,第一次交锋,就以他的惨败结束。
但是,他败的心服口服,败的心悦臣服。
同时,张和轩也是明白了,楚云裳压着名单不看,并不是不去动那些人,而是楚国上下,岌岌可危,有些人,可动,但是不是现在动。而有些人,而必须去动,怎么动,分寸的拿捏,可谓妙到毫厘,让人不得不服!
特别是楚云裳顾左右而言他的几句话,更是让张和轩振聋发聩,深深明白自己楚云裳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他是文武状元不错,但是并不等于,他有足够掌控一个朝廷的智慧,偌大的天下,楚云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弹指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